[小編跟課] 李宗芹《動勢,舞蹈治療新觀點》導讀與練習課 影音課程 第四堂

 

By 白家丞 (台灣舞蹈治療研究協會秘書長)● 2025/11/10

 

第四堂課,有更多關於動勢介入的方法,讓我思考到何以舞蹈治療是一種心理治療,而不只是身體活動?當事人在過程中產生什麼樣的攝受覺知,以及治療師如何看待眼前的當事人,如何運用身體知識系統來引導與轉化,會是很重要的關鍵點。老師強調舞蹈治療不是要一直跳,而是透過引導讓身體有感受,連結心理素材,才能帶案主到適合的路徑去。

 

老師以菜園種物比喻,番茄還沒熟透會知道要等待,腦中浮現我退休的父母喜歡在家前種植辣椒、韭菜等等的種物,他們會知道這些植物什麼時候可以摘菜,當下雨了,會挪動他們到安全的位置,出太陽會搬出去曬,平時會觀察這些種植的蔬果需要什麼,他們沒有植物學相關的專業,透過觀察也會這些基本的照顧,就像李老師在課堂所所說的,助人工作者即使不是舞蹈治療師,也可以運用動勢和看身體的概念去幫助人或自我照顧。

 

李老師將工作幾十年的身體工作方法用淺顯易懂的動勢三面向來讓我們學習看身體,分享了不同人的身心狀態什麼時候可以做介入,以及什麼時候不適合做介入,對我來說是很重要的提醒與原則。我也透過動勢三面向來反思我與兒童工作的經驗,有時候孩子的情緒強度太高了,他需要的是先安全,並且穩定安頓下來,才有辦法進一步做下一步的介入;這時候不適合治療或輔導,而是看看孩子周圍系統能否幫上忙,運用系統的力量去關照個案。

 

在介入上,我很喜歡老師提到「擷取是對個案的理解辨識,且擷取是辨識出動作具有發展性」這個概念,我們在觀察動作時,一定會有自己的詮釋或理解,有時候以為擷取到某些動作去做介入,效果可能不是很明顯,有可能對個案的理解不多,就無法擷取到核心。我從動勢理論學到更多的是如何靠近個案這個人,而不僅僅只是他的動作而已。

 

終於完成了動勢影音四堂課,有許多概念的整理,也有實作體驗和練習,帶來我貼近自己身體的時刻。作為一個身心助人工作者,我也需要努力的拓展自己的動勢光譜,擁有越多身體資源,越能夠貼近每個來到眼前的個案。

 

 

▞▞▞▞▞▞▞▞▞▞▞▞▞▞▞▞▞▞▞▞▞▞▞▞▞▞▞▞▞▞▞▞▞▞▞▞▞▞▞▞▞▞▞▞▞▞▞▞▞▞▞

李宗芹《動勢,舞蹈治療新觀點》導讀與練習課四堂 影音課程:https://psygarden.havppen.com/course/dong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