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跟課 #克萊恩 #兒童治療 #客體關係 #母嬰關係
2025/4/24【克萊恩十講】課前公益講座第一場
【克萊恩對兒童精神分析治療和教育本質的思考】洪素珍 × 謝怡 主講
https://psygarden.havppen.com/course/QYXg46P339eC
撰稿⊙高郁倢 (諮商心理師 )|編輯⊙林俞君
在這場講座中談到孩子的焦慮與父母教養時,洪素珍老師分享的摘花小女孩故事,以及謝怡老師講述孩子請假的經驗,讓我聯想到自己的經歷。
今年兩歲多的小兒子開始上幼幼班,有天接他下課時老師蠻嚴肅地告訴我:「巡輔老師今天來評估,覺得他發展有點慢,建議帶去醫院檢查、安排早療課程幫忙他跟上來。」當下我有些錯愕,但大致跟老師表達感謝關心與了解後離開。回家看著評鑑表心中有很矛盾的感覺,一方面覺得很焦慮:「孩子落後了嗎?是因為我太少唸故事書或陪他玩嗎?」另一方面又因為了解孩子的個性不愛搭理陌生人,而對於那份評鑑報告有點生氣,許多項目他在家都做得到,大概只是因為他跟巡輔老師不認識、不想回應叫喚或遵從指示,但想到這又很糾結,孩子本來也就得學習團體與學校生活,我這樣是不是會成為過度保護、否認問題的家長?
我覺得焦慮好像就是一層一層,從標準制度、時間有限、老師的責任壓力,每一個環節都是好意,但仍然讓我感到某種壓迫。我一直感覺作為家長最困難的是這個部分,像那個摘花的小女孩的媽媽面臨到的,在這個社會文化的超我與孩子的本我之間,我該怎麼做才能讓孩子學習適應這個世界的規則但仍有空間被理解。
在思考這些複雜的感受時,雖然是媽媽的角色,但好像我也在經驗某種對抗與分化。我儘量想尊重孩子的「不要」,但學校與社會文化跟我想得不太一樣。與一個更巨大的意識不同讓我很焦慮,而那個意識想同化我讓我感到憤怒。
講座中老師提到克萊恩專注在關係中比較黑暗的部分,但分化向來都是焦慮憤怒著進行的,母親無法像子宮般完美,嬰兒才能意識到自己是不同的個體,而在每次分離活下來之後,我們更信任自己與關係——面對不同與衝突時,在「是我的錯」與「是你的錯」之間,還有一個位置,所以我可以忍耐。正向的情感讓關係連結,但是焦慮跟憤怒讓我們在關係中仍是自己。
很喜歡老師們在這個分享中帶來了一種黑暗中的溫暖與希望感,好像可以期待在未來的課程中透過理解這些關係中的陰暗,能拾回更多關係的連結與自己。
▍ 歡迎報名:【克萊恩理論與臨床核心十講】深度課程
📅 時間:5/28–7/30
👩🏫 講師:阿根廷重量級克萊恩派分析師
María Pistani × Susana Merlo 雙導師聯手授課
📍 課程詳情:https://psygarden.havppen.com/r/AK7SO6yNjofF
▍免費參加:克萊恩十講 課前公益講座
第一場:克萊恩對兒童精神分析治療和教育本質的思考
對談人:洪素珍 × 謝怡
回看網址:https://psygarden.havppen.com/course/QYXg46P339eC
・完成報名(購買0元)即可觀看
・回看期限:即日至5/27截止
第二場:克萊恩理論裡的俄狄浦斯(伊底帕斯)情結
時間:5/08(四)晚上 7:30–9:00
對談人:童俊 × 周娟
免費報名:https://psygarden.havppen.com/course/kyoXzJZ3WIXW
(講座結束後才會討論是否提供回看服務)
▍延伸推薦:
2025/5/05-26 洪素珍【導讀《走進孩子的內心》系列一】四週講座
課程詳情:https://psygarden.havppen.com/r/wrvXEehZ7oZR
▍#心靈工坊LINE官方帳號 好友募集中😘
👉立即加入:https://lin.ee/fXdzkjF
🐳每月10日為您推播當月課程,20日向您介紹最新書訊
🍀不定期發佈免費公益講座
▍#心靈工坊YOUTUBE 經典影片分享😘
https://www.youtube.com/@psygarden1
歡迎按讚、訂閱、分享,並開啟小鈴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