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6/17-8/05 宋文里【導讀佛洛伊德|系列三:《我與它 the Ego and the Id 》】深度導讀八週講座*zoom授課
https://psygarden.havppen.com/course/6WxWRiEjsO0q
第2堂 緒論 (II)
撰稿⊙王韋琇(諮商心理師)|編輯⊙林俞君
Topik?Topography?Topology?
我們在學習精神分析的歷程裡,必定聽過且常常看到「地形圖」(Topography)與「拓樸學」(Topology)。宋教授將Freud的德文原版全集翻了個遍,發現Freud用的是一個常用的、簡單的德文—「Topik」,英文是「Topic」,中文是「話題」,但是,我們又不能用普通的「話題」去理解它。「Topik」不只是「話題」,它同時也有「把意念引出來」—「提引」的意思。
James Strachey將「Topik」譯為「Topography」字義是「地形圖」,拿來比喻無意識、前意識、意識之間如同地圖般可以定位與劃界;這樣翻譯的優點是具象、好理解,問題是容易讓人誤會Freud想要創造的是一種「空間式的實體解剖」,而非是心理能量的動態結構。Jacques Lacan將Freud的理論再往前走,使用「拓樸學」(Topology)這個字;他認為 Freud 的心理領域不是靜態地圖,其重構Freud理論的數學性與結構性,拓樸學不是地圖式定位,而是關係式結構的轉化與連續性;主體不再是穩定的內部位置,而是由語言、他者、慾望所編織出的「位移式存在」。
第一拓樸學(first topology)談的是意識、前意識與無意識;第二拓樸學(second topology)是我、它、超我,也就是【導讀佛洛伊德|系列三:《我與它 the Ego and the Id 》】的重點內容。宋教授強調如果第一拓樸學將「topology」以「topography」表示還可以,可是若在第二拓樸學(second topology)還用(second topography)的話,可就誤解了結構性、關係性與動力性的模型。
當我聽到「Topik」有「提引」之意時,我就想到「自由聯想」,它得以讓治療師與來談者探索無意識的內容。以《朵拉:歇斯底里案例分析的片斷》為例,花樣年華的Dora因威脅自殺,被父親帶到Freud心理治療;Freud發現Dora諸多的症狀反映出她對父親、父親的情婦K夫人,以及K夫人的丈夫(對Dora有性猥褻)的一連串複雜情緒,包括:憤怒、嫉妒、愛、羞辱、渴望…。
Dora對Freud講述的第一個夢:家中發生火災,父親把她叫醒,她迅速地穿上衣服,媽媽想救珠寶盒,她與弟弟匆促地離開。在Dora與Freud的合作之下,夢所指涉的前意識與無意識素材有:「父母有爭吵」、「被父親當作物品交換給K先生」和「渴求父親的愛」等等。
「Topik」(提引),彷彿是治療師與來談者攜手,將彼此未曾察覺的生活片段與話語,連結成無意識中的「觸點」;「Topik」(提引),不是治療師直接提供解釋;「Topik」(提引),是治療師透過細心詢問看似無關的小片段,逐步激發來談者的自由聯想,使那些無意識深處的記憶與情感,慢慢浮出意識的水面。
▍歡迎報名本課程:
2025/6/17-8/05 宋文里【導讀佛洛伊德|系列三:《我與它 the Ego and the Id 》】深度導讀八週講座*zoom授課
https://psygarden.havppen.com/course/6WxWRiEjsO0q
▍#心靈工坊LINE官方帳號 好友募集中
每月10日為您推播當月課程,20日向您介紹最新書訊
不定期發佈免費公益講座
▍#心靈工坊YOUTUBE 經典影片分享
https://www.youtube.com/@psygarden1
歡迎按讚、訂閱、分享,並開啟小鈴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