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跟課] 曹中瑋《懂得的陪伴》深度導讀五堂講座 第3堂

 

By 曾瑋琪 (諮商心理師)● 2023/01/06

 

中瑋老師第三堂課主題是「諮商關係」,老師從不同面向引領大家思考這個相當一言難盡的特殊的關係。課堂中依然金句滿滿,但小編就講一個重點,這是中瑋老師認為諮商關係中最核心的精神與態度,是所有心理師、助人相關工作者最基本且一定都/得知道,更是各種心理學相關考科萬年考題的Rogers的三要義:

1、無條件全然接納與關懷

2、真誠一致

3、同理心

這也是中瑋老師認為諮商關係中最核心的精神與態度。

 

▩  ▩  ▩

 

無條件全然接納與關懷

對中瑋老師而言,諮商室裡最能展現全然接納與關懷的方式就是專心傾聽、不做任何評價,並且真心關懷與適度同理。能做到這樣前提之一是有開放的心;此外,心理師/助人工作者本身也必須全然接納自己。當心理師/助人工作者無法全然接納自己,通常很難不費力地全然接納案主。而,「對人關懷」是老師認為從事心理助人工作唯一的必要條件,「因為對人充滿好奇、感到興趣、發自內心的關懷與具有溫度是一種難以訓練的本質。」

 

真誠一致

「真誠一致」乍看簡單、實則非常複雜。

舉個例你就懂。

比方你的閨蜜穿了件你實在難以認同的衣服,而且希望你給些讚美或認同——你會怎麼回應?

這狀態直接陷入兩難:若是說著違心之論,那你就不一致;但直接搖頭,這太一致恐怕也傷感情?因此老師曾有一度自嘲「諮商學久了,人際關係好像會退步。」

所幸隨著時間推移,老師對於所謂「真誠一致」開始有了反思與醒悟,明白在真誠之外,適當的圓融仍然必須,況且很多時候我們不僅代表我們自己,更代表我們的單位、公司、組織,太直白誠實只怕會跌得滿頭包?如今的老師,更彈性而包容,並且會想清楚自己要什麼,以合宜的、適當的方式表達自己真心。

 

同理心

關於「同理心」,同樣看似容易、其實不然,並且是就讀心理學系所或學習助人工作過程中,很難不反覆討論與推敲的助人工作者的關鍵品質。

關於同理心,中瑋老師特別提醒,顯露在外表面的次級情緒其實不需要同理太多,重點都不是那些形之於外、看似理所當然、本來就會有的情緒,而是要聚焦、挖掘出案主真正卡頓的深層情緒。如果能找到更根本、原初的初級情緒並且同理之,才能真正與案主同步。

 

很重要的是,中瑋老師並不認同同理不等於同意這句話 。對老師而言,這不是真正的同理。因為儘管並非同意案主的行為,但仍然可以同理案主行為產生當下的狀態與情緒,而當我們真正理解案主究竟「怎麼了」,懂得案主行為所為何來?才可能真正同理。中瑋老師強調:「諮商不存在同意與否,更不是行為是非對錯的問題,更況且案主實際上並不需要心理師同不同意、贊不贊成他的行為,因為他就是已經做了某些事,不需要心理師去判斷。事實上,當心理師『判斷』就已經是在『評價』。」而諮商關係裡,從來不需要評價。

但如果,真的很難同理案主,怎麼辦?

中瑋老師霸氣而坦誠地說:「那就不要同理。不是所有事情、情緒,都需要同理。」身為心理師/助人工作者,懂你的案主最重要,「而且不一定非要透過同理的方式反應你對他的懂。多多運用高層次同理心更有必要。」

 

◐ ◓ ◑ ◒

 

隨堂測驗

那麼,如果你的案主告訴你,他聽得到外星人跟他說話,而精神科醫師叫他吃藥,他對於你的期待就是希望你能同理他所經驗的,你會如何回應?

老師的答案就在課程影片中….

 

 

 

▞▞▞▞▞▞▞▞▞▞▞▞▞▞▞▞▞▞▞▞▞▞▞▞▞▞▞▞▞▞▞▞▞▞▞▞▞▞▞▞▞▞▞▞▞▞▞▞▞▞▞▞▞▞▞▞▞▞

曹中瑋《懂得的陪伴》深度導讀五堂講座 影音課程:https://psygarden.havppen.com/course/5AVtYsxgii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