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跟課 #精神分析 #佛洛伊德 #意識 #無意識 #前意識
2025/6/17-8/05 宋文里【導讀佛洛伊德|系列三:《我與它 the Ego and the Id 》】深度導讀八週講座*zoom授課
https://psygarden.havppen.com/course/6WxWRiEjsO0q
第四堂 7/15「我」與「它」
撰稿⊙王韋琇(諮商心理師)|編輯⊙林俞君
用「我」與「它」,哀悼我與寵物的別離。
你走了。
我將你火化後的遺灰,埋入銀桂之下。
風來,銀桂輕輕搖曳。
那一刻,我聞到了你的氣味。
我知道,我在想你。
無意識的表徵起初僅與「物象呈象」(thing-presentation)相連,唯有當它與「語詞呈象」(word-presentation)結合,才能進入意識。味道屬於感官經驗,常常是物象呈象的一部分,它與過往的記憶殘餘(residues of memories)緊密纏繞,能瞬間觸發無意識中的情緒或畫面。
當我看見銀桂隨風擺動,彷彿聞到那已經離去、摯愛寵物的獨有的氣味,那股氣味原本或許存在於無意識中,卻在這個視覺畫面的引動下被提引而出—這是「它」的流動,是id中物象呈象的回聲。
若我的感受在「看見一株銀桂晃動」和「聞到寵物的特殊氣味」止住,那仍屬於物象呈象的層次;但當我賦予其語詞意義—「這是我埋葬寵物的銀桂盆栽」便是「我」(ego)使「它」(id)穿越語言的界線,讓那股氣味從無意識浮現於意識,成為可被我感知、可被思念的心理內容。
猶如宋文里教授在本堂課中所談到:「當我們說『讓某個內在歷程變為有意識』,就是指把原本無意識或潛藏的想法、情緒或感覺,透過心靈系統的作用,讓它浮現到意識層面,成為我們能主動察覺、操控、回憶與表達的經驗。這個過程可稱為『作動』—要麼是內部的心理內容自行推向表面,要麼是意識主體選擇性地激活它,最終讓它成為真正屬於「我」的意識經驗。」
銀桂的搖動,引發我心中關於牠的氣味的「它」,而「我」透過語詞的命名,將其轉化為語詞呈象—思念因此得以被表達與承認。那一刻,我才能默默地對自己說:「我知道,我在想你。」
於是,「它」成為了「我」的一部分。
▍歡迎報名本課程:
2025/6/17-8/05 宋文里【導讀佛洛伊德|系列三:《我與它 the Ego and the Id 》】深度導讀八週講座*zoom授課
https://psygarden.havppen.com/course/6WxWRiEjsO0q
*本課程開放報名至2025年8月05日止
*影片回放可觀看至2026年2月10日止
▍#心靈工坊LINE官方帳號 好友募集中😘
👉立即加入:https://lin.ee/fXdzkjF
🐳每月10日為您推播當月課程,20日向您介紹最新書訊
🍀不定期發佈免費公益講座
▍#心靈工坊YOUTUBE 經典影片分享😘
https://www.youtube.com/@psygarden1
歡迎按讚、訂閱、分享,並開啟小鈴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