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跟課] 克萊恩十講 第6堂 María Pistani、Susana Merlo授課

#小編跟課 #精神分析 #克萊恩 #兒童治療 #客體關係 #母嬰關係
2025/5/28-7/30【克萊恩理論與臨床核心10講】
María Pistani、Susana Merlo線上授課(一渡心理主辦)
https://psygarden.havppen.com/r/imNvX85qrnqm

第6堂 《兒童遊戲中的擬人化》(1929)

撰稿⊙高郁倢 (諮商心理師 )|編輯⊙林俞君

這一講的閱讀和課程,跟前面幾講相比,讓我有一種比較「落地」的感覺。好像從前面那種很魔幻、很漂浮的幻想世界,開始連結到現實,無論是文章裡的案例還是課程中老師帶來的案例及學員提問,都讓我們可以有機會理解前面幾講的幻想如何用來看懂孩子在遊戲中展現的內在世界。

好像孩子基於與外在世界互動形成的想像,構築了內在世界,這些內在世界想像又會在外在的遊戲裡重現。而治療師透過自己或是在遊戲中跟孩子互動,又生成一種新的外在關係經驗,再次改變孩子的內在世界。是一個內外交錯、逐漸改變的循環。


治療師在這個循環過程中好像同時需要站在兩個位置上:一個是被投射的角色,需要透過扮演進入孩子內心某個角色,體會被壓迫的位置、感受不舒服與掙扎;但同時,又不能只沉浸那個被壓迫的角色或感受裡,也要能夠抽身出來,保持著「第三個位置」,去理解與表達,幫助孩子看見這段互動裡到底發生了什麼。覺得詮釋是一種往內的理解,同時也是一種外在示範,讓孩子學習在那個不斷交替被壓迫的狀態,除了承受、累積情緒或是報復反轉之外,還有另一個位置和回應方式。


思考這些的時候聯想到自己前幾天在公園跟孩子互動的經驗。3歲正值有主見年紀的兒子喝完了同學請他的養樂多,覺得不夠,哭著還想要喝。我說「沒辦法呢,沒有了」,但他不接受,邊哭邊開始生氣,我安撫不下來,也沒耐心生氣說「就是沒辦法!」之後他雖然放棄了,但心情還是不好開始各種生氣,想盪鞦韆叫他排隊他不要,我叫他回家他也生氣拒絕,我又開始生氣說「再不走我要把你抱上車了」、「要這樣耍脾氣下次不要來玩了」,結果他又開始哭,場面變得好像是我在欺負他。

我在這個混亂、互相激怒的過程中,看著他哭得傷心,心裡還是很不捨,突然意識到我正在經驗那個「你為什麼不配合我!」大概是他用他的方式在表達他喝不到養樂多有多生氣,於是暫時放下自己的生氣和無奈,蹲下來擁抱又生氣又哭得好傷心的他。在那個擁抱中,好像在「他壓迫我」跟「我壓迫他」之間,我有一個更本能的、愛的位置,願意放掉這些情緒和混亂去跟他在一起。

覺得我當下的反應,或是理論、案例中說的憂鬱心理位置、詮釋,好像都在反映一個類似的現象:當兩極中的其中一方能夠放掉自己的極端位置、走到中間,另外一方也能夠緩和下來,不再扮演另一個極端的角色。────我理解你,所以我們能夠在這個位置在一起,不好也不壞。


課堂中提到「助益者角色」,也會讓我想到榮格的沙遊裡有些象徵著超越與連結的物件,還有「自性的修復力」,有時修復不是來自外在的客體,而是治療師幫忙在內在挪出空間時,個體自己慢慢長出來的。在複雜的眾多學派理論、名詞、個案互動解析中,在想也許關於療癒,是治療師暫借給案主自己愛的能力,但個體之所以能夠找到突破二元的位置,最本質的動力或許還是那個很通俗的,對自己與生命的愛與善意。



▍ 歡迎報名本課程:阿根廷重量級克萊恩派分析師、雙導師聯手授課
🌺 2025/5/28-7/30【克萊恩理論與臨床核心10講】María Pistani、Susana Merlo線上授課(一渡心理主辦)
https://psygarden.havppen.com/r/imNvX85qrnqm
*本課程開放報名至7月30日止
*影片回放可觀看至2025年10月29日止


▍#心靈工坊LINE官方帳號 好友募集中😘
👉立即加入:https://lin.ee/fXdzkjF
🐳每月10日為您推播當月課程,20日向您介紹最新書訊
🍀不定期發佈免費公益講座


▍#心靈工坊YOUTUBE 經典影片分享😘
https://www.youtube.com/@psygarden1
歡迎按讚、訂閱、分享,並開啟小鈴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