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跟課] 孫頌賢《伴侶治療指南》導讀六講:第2堂

#小編跟課 #伴侶治療 #心理 #諮商 #溝通 #傾聽 #關係 
2025/4/22-5/27 孫頌賢、劉彥君《伴侶治療指南》深度導讀六講
https://psygarden.havppen.com/course/RntT4vow6byI

第2堂 ​ 病態循環:從系統觀點重新理解伴侶之舞(孫頌賢 授課)

撰稿⊙黃予岑(諮商心理師)|編輯⊙林俞君
 
你是否也曾在伴侶爭執裡,說出口的是氣話,心裡其實只是想被好好看見?《伴侶治療指南》第二講孫頌賢老師帶我們看見:伴侶的衝突,往往不是表面的問題,而是「溝通裡的失去連結」。

#重新認識「我們」:從衝突到連結的關係地圖
頌賢老師開場就點出重點,伴侶治療不只是看見伴侶的「表面問題」,而是協助伴侶看見每一場爭執背後,有更深一層的內在需求需要被對方理解外,兩人現在的負向互動循環是雙方都有責任的。

#治療師不是裁判,而是「安全感的翻譯員」
身為伴侶治療師的角色不是幫哪方講公道、分對錯,而是協助雙方找回溝通中安全的連結。身為伴侶治療師就像是關係的翻譯員,幫助兩個語言不同的人,把憤怒和指責的話語,翻譯成背後「我想被理解」的情緒需求。例如:伴侶有一方很憤怒時,我們可以了解,他憤怒的表達可能是在掩飾羞愧,可能透過充滿能量的憤怒,讓對方知道自己很受傷,因為太脆弱,為了掩蓋這種脆弱,就用憤怒來表現。

#你追我逃經典互動戲碼:其實雙方都很用力愛著
這講最精彩的部分莫過於對「追與逃」模式的解析,老師用超經典的舉例A和B伴侶的互動模式。

A:你愛我嗎?(A期待B回應)
B:我不愛你在這幹嘛?(B不直接回應)
A:那你愛我嗎?(A沒得到答案不死心繼續問)
B:我想很多人都愛你。(B仍沒有直接回應問題)
A:那你愛我嗎?
B:當然啦!我也是很多人的其中一個
A:我看你根本就不愛我 (A開始擔心不安B不愛自己)
B:喔!你每次都為了這件事情在吵架,不要再為了這種無聊的事情吵架。(B覺得被指責,害怕吵架而開始防衛)
A:這是無聊的事嗎?說一句我愛你很難嗎?你有什麼語言障礙嗎?(A覺得被攻擊而開始指責)
B:你又開始神經質跟激化了,你的脾氣可不可以好一點。(B也開始指責,但仍沒有回應問題。)

你以為這只是A愛鑽牛角尖、B在閃避衝突?其實,A只是想確認安全感,B是怕自己講錯話吵架才選擇逃。結果變成追得越追,逃得越逃——形成一種「惡性舞步」,兩人都越來越挫折。老師點出,70-80%的伴侶都會陷入這種互動模式,而理解模式,是伴侶找回連結的第一步,也是治療師介入的切入點。

#伴侶治療是一場「關係中的練習曲」
伴侶治療師不只是會談技巧的執行者,更像是關係的編舞者,要同時覺察雙方的內在情緒、行為表現、治療師自身的感受,還要管理三方的互動關係,甚至與外部資源系統保持聯繫。老師強調,我們要帶著覺察與計畫進入每一次會談,要能看見關係的問題核心,又要有能動性,才能避免讓治療室重演伴侶在家裡的傷心劇碼。到這裡,小編不禁捏一把冷汗,覺得身為伴侶治療師容易嗎我們?

#原生家庭是理解伴侶關係的地圖
談到伴侶雙方的原生家庭,老師提醒我們不要把它當作「指責的證據」,而是協助伴侶了解:自己的互動模式從哪裡來,又怎麼影響了現在的關係。這樣的理解,不是為了追究誰的錯,而是創造更多接納與修復的可能。治療師需要溫柔且敏銳,不讓過去的影響成為衝突的燃料。


小編自己聽完收穫好多,覺得頌賢老師不只是講理論,更用好多真實的例子,幫助我們重新認識伴侶間那些「看起來在吵架、其實在求救」的互動。尤其是治療師怎麼不落入裁判角色、怎麼翻譯互動背後的核心問題和需要,這些都是我們臨床現場最容易卡住,卻又好需要另一個眼光去看見伴侶互動的解方。

 
 ▍歡迎報名本課程:
2025/4/22-5/27 孫頌賢、劉彥君《伴侶治療指南》深度導讀六講
https://psygarden.havppen.com/course/RntT4vow6byI
*本課程開放報名至5月27日止
*影片回放可觀看至11月30日止


▍#心靈工坊LINE官方帳號 好友募集中😘
👉立即加入:https://lin.ee/fXdzkjF
🐳每月10日為您推播當月課程,20日向您介紹最新書訊
🍀不定期發佈免費公益講座


▍#心靈工坊YOUTUBE 經典影片分享😘
https://www.youtube.com/@psygarden1
歡迎按讚、訂閱、分享,並開啟小鈴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