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跟課] 魏宏晉《分析心理學二論》第1堂

#小編跟課 #分析心理學二論 #榮格文集 #集體無意識 #個體化 #自我探索 #心靈成長

2025/06/05-07/31魏宏晉《分析心理學二論》深度導讀八週講座
https://psygarden.havppen.com/course/8dn0wU3ZuV4p

第1堂 6/12 前世今生說分明:精神分析的興起

撰稿⊙ Jhen(心理師)|編輯⊙J小編(怡如)

課堂一開始,老師告訴我們《分析心理學二論》是理解榮格心理學重要著作。這本書涵蓋了榮格心理學的所有內容與理論架構。收錄榮格最早寫的兩篇論文:第一篇論文《無意識的結構》主要談的是集體無意識的理論、運作。第二篇是《心理學的新途徑》。

這本書最大的特色,是把榮格最初期的構想、修改幾個版本到現在的版本呈現出來,了解榮格的思想的轉折。修改以後的第一篇論文《論無意識的心理學》,第二篇《意識與無意識》,也就是意識跟無意識的關係,互相的影響和運作,包括個體化的理論。
哲學心理學時期,心理學被視為研究靈魂或心靈的科學,但因定義模糊。直到啟蒙時代,科學心理學興起,德國心理學家馮特創立實驗心理學,專注研究意識(感知、記憶、思考),客觀性非常有限。早期精神疾病多以器質性(生理結構)異常,認為神經系統異常導致神經症(neurosis)。隨著心理學發展,部分學者認為某些精神疾病如歇斯底里症與心理因素有關,法國蘭西學派開始用催眠治療,強調心理失調而非單純生理異常。

經典案例「安娜 O」在Breuer治療她時,發生很多狀況。對佛洛依德建構的精神分析理論,產生重要影響。他們合作出了一本書《歇斯底里症的研究》,歇斯底里症的根本因素是力比多(libido),推動libido的動力是Eros,就是情慾的理論。Breuer醫生在長期跟她治療叫做談話治療(talking cure),就好像在掃煙囪一樣。那個時候流行的是創傷理論。佛洛伊德用的是一種科學的歸納還原方式( reduction),歸結到跟這個Eros 情慾的幻想有關係。他非常斬釘截鐵地說, Breuer 的做了安娜O,整個已經掌握了金鑰匙,Breuer沒有建立精神分析理論。
佛洛依德認為,自我衝突(意識與無意識的拉扯)是神經症的核心,他認為是無意識中的這些能量,比如性壓抑、道德焦慮,而不是表面上的創傷。表面上的那些只是表現出來而已,甚至它表現出來的目的是要告訴你:無意識要什麼東西。

第二個,佛洛伊德的理論,第一是「自我衝突」的核心地位,也就是那個 Eros;第二是在神經症上的角色——指人類的本能:性慾與攻擊性。

我們作為人這是我們的本能,我們小時候就知道戀父戀母在道德上不被允許,長大之後就會把它壓抑下去。如果不做處理,它就會造成神經症。這在歷史上早就出現過了,古希臘時代的酒神的狂歡與太陽神阿波羅的理性精神,一直在拉扯。這種拉扯會造成時代的緊張。如果適度引導,它會成為文明的推動力;但如果過度壓抑,就會爆炸。
無意識具有能動性,就是有能量可以驅動我們,它的能動性,產生了各種症狀,比如說失語症、麻痺、看不到人的頭,這些東西通通是無意識為了逃避衝突所設計出來的解決方案。
榮格說,如果說以佛洛伊德自由聯想、還原的方式,我們可以找到每一個神經症neurosis 他最後歸咎的原因是一個情慾(Eros)因素。佛洛依德理論是小女孩跟媽媽在爭奪爸爸,這是一種情結性的三角關係。如果不同角度,可以理解她是在爭奪家庭中的權力。榮格用不同於還原式(reduction)的方式來解釋,簡單科學的歸納法、溯源還原的方式,沒辦法完整說明神經症 neurosis 的根本原因。
榮格的理論建立是另闢蹊徑,治療師與病人是互為主體,治療師也在被治療,病人也會回饋給治療師,彼此影響,可能產生新的理解。

榮格批評那時候的精神科醫生其實沒有心理學的知識。 他說精神病學的演變,哲學性心理學或實驗心理學,純粹是一種知識上的建構,實驗心理學有科學的維護觀念,卻沒有照顧到心理的全面結構,只照顧意識層面,沒有照顧到無意識層面,所以無法全面描述精神疾病。

書裡提到所謂新心理學,意思是佛洛伊德先提出無意識概念,認為心理疾病有無意識因素。對傳統心理學產生挑戰。理論演變後,創傷理論被淘汰,因為找不到更深原因,情慾才是根本原因。精神分析應該是揭示疾病複雜性,不是表面看到的。 

課堂上也討論了潛意識與無意識的差異,英文皆為unconscious,但中文語境下,潛意識多指被壓抑、尚未進入意識的內容,無意識則涵蓋更廣,甚至涉及形而上學層面。榮格心理學更強調無意識的深層與集體層面,關聯到靈魂是否超越存在的問題

小編從課堂裡,認識了心理學的演變,從哲學心理學、實驗心理學、精神分析到榮格心理學。Breuer安娜O的這個案例,讓佛洛依德建立精神分析理論,加入了力比多、情慾、無意識的觀點,打開當時心理學對精神疾病的不同視角,後面榮格更從不同的角度去擴展、豐富他的理論。榮格與佛洛伊德,他們的理論雖有分歧,卻共同指出:無意識的存在,以及其能動性,他們試圖用更深入的方式,去理解人類的心理痛苦。我很喜歡,課堂提到的治療師與病人是互動的主體,彼此影響,同時也讓我思考,這個過程很仰賴雙方的自我覺察與成長的意願。每個人的生命都乘載著無數的集體經驗,心理治療,是否已經不只是停留在治療、要處理症狀,而是推動個體渴望更深入的自我認識。


▍歡迎報名本課程:
2025/06/05-07/31魏宏晉《分析心理學二論》深度導讀八週講座
https://psygarden.havppen.com/course/8dn0wU3ZuV4p
*報名期限至 2025/12/31,回看期限至2026/01/31


▍#心靈工坊LINE官方帳號 好友募集中😘
👉立即加入:https://lin.ee/fXdzkjF
🐳每月10日為您推播當月課程,20日向您介紹最新書訊
🍀不定期發佈免費公益講座


▍#心靈工坊YOUTUBE 經典影片分享😘
https://www.youtube.com/@psygarden1
歡迎按讚、訂閱、分享,並開啟小鈴鐺🛎